海州区:实施“百千万”工程 绽放法润海州“幸福花”
来源 :海州区司法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3-03-23
海州古城朐阳门广场下的夜市普法小地摊“法律咨询生意”火爆,吸引了许多过往的群众前来“问诊”。“有矛盾,找调解,以和为贵”,板浦镇“家门口”调解工作室逐渐成为了附近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好去处”。红韵小哥快递物流、“医”路同行、“智慧养老”等一批法律援助工作站,成为了群众寻找法律援助服务的“安心驿站”。自实施法润海州“百千万”工程以来,海州区司法局精心打造的一批批法治惠民项目落地落实,人民调解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健全就地化解调解网络,有效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民法典宣传“五百”工程,入脑入心。全民守法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海州区司法局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诚信体系建设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整合区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法律专家组成百名讲师团队,依托“流动普法直通车”,“法律六进”、百堂社区宣讲课等活动,将宪法、民法典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知识贯穿到人民调解、特殊人群管理等各项司法行政工作中,以案释法,说教一隅,影响一片,有效提升了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和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
法律援助惠“千”户工程,纾困解难。聚焦农民工、残疾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放低经济门槛、拓宽援助范围,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深入推进法律援助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度,引导群众运用信用承诺书等,努力实现低收入群体法律援助全覆盖。加强与民政、残联、劳动仲裁等部门合作,利用区、镇(街)、村(居)三级法援工作站点为特殊人群提供“订单式”法援服务。精心打造红韵小哥快递物流、“医”路同行、“智慧养老”等一批创新特色的法律援助工作站,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法律服务就在我身边”。对行动不便、身处异地等特殊人群,通过“电话预约”“上门服务”“网上办理”等形式,打通法律援助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法援服务“零距离”。今年以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0余件,提供法律援助各类咨询服务400余次,全年将为近千户困难家庭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非诉服务解“万”难工程,便捷惠民。海州区司法局持续完善非诉服务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切实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纵向建立区、镇(街)、村(社区)三级非诉讼服务中心,横向建立“访调结合”、“警调结合”、“诉调结合”的多元矛盾化解机制。围绕家事、商事、行政、民事四大类纠纷化解工作,建立案件分流、协同化解、衔接融通、督促考核“四项机制”。同时,打造一批“做得好、信得过、叫得响”的调解工作品牌,如浙江商会非诉调解分中心,宁海商会调解工作室等,深入建立信用体系落实法治服务营商环境。通过定期的矛盾隐患排查和不断健全的调解网络,及时收集和发现矛盾纠纷隐患,迅速“扑灭火势”,化冲突为和谐。今年以来,通过非诉方式化解纠纷近3000余件,解决了群众遇到的许多烦心事、揪心事,不断赢得了群众对非诉调解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