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培育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来源 :连云港市信用办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19-05-07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连云港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培育工作方案(2018-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1月12日
连云港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培育工作方案(2018-2020年)
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强省有关部署,进一步放大我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成效,积极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根据《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管理办法》(国知发管字〔2016〕87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总体要求,以激励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为基础,以培育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为指向,着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水平,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港城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的示范城市争创培育,到2020年,全市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水平大幅提升,综合实力达到苏北领先,力争跻身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行列。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明显提升。全市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明显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幅达1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件;PCT专利申请量累计达300件;国内注册商标达到40000件以上;驰名商标总数达到20件以上;版权年登记量超过8000件。
——知识产权运用效果显著增强。建立起高效的知识产权运用转化体系,知识产权流动转化明显加快。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1—2个;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优、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好、市场竞争能力强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0家;自主品牌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新增省级版权示范企业2家。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明显优化。建立起严格高效的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保护体系。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举报投诉机制基本完备。知识产权侵权、假冒、盗版等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知识产权案件年结案率达到90%以上;投诉和举报的答复率达到100%;市级机关部门和国有企业软件正版化率100%。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系。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协调机制更加健全;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县区实现全覆盖;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显著增强,贯标企业数达到100家。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成具有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知识产权战略分析、业务咨询、维权援助等功能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培育、引进各类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10家以上。
——知识产权人才规模不断壮大。培养一批知识产权管理、服务、研究、咨询人才,形成一支素质、数量、结构与我市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培育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200人以上、企业知识产权总监100人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注重挖潜提质,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能力
1.推进专利质量大提升。加大对发明专利资助力度,对获得首件授权发明专利的企业予以奖励。深入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引导企业、高校与高端服务机构合作,创造一批高价值专利。每两年评选一次连云港市专利奖,对在技术创新和专利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利权人和发明人给予奖励。实施“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提升工程”,推动专利创造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普遍拥有发明专利。鼓励企业积极申请、收购国(境)外专利,加快全球市场的专利布局。
2.促进商标注册大突破。积极引导创新创业型互联网企业、社区服务类企业创建自主商标品牌。帮助指导重点企业、标杆企业做好商标品牌资源的战略储备,开展多品种注册、多商品覆盖。支持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围绕优质粮油、蔬菜园艺、现代渔业、规模畜禽等高效农业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积极对接服务商标密集型行业,打造商标注册新增长点。指导出口企业把贴牌加工与创立自主商标品牌结合起来,引导外向型企业通过商标国际注册,实施跨国兼并、品牌收购、品牌推广。
3.推动版权登记大跨越。大力推进一般作品著作权免费登记工作。合理布局并加快建设一批著作权登记二级办理点,实现全市各县区、重点行业及重点领域的作品登记工作网络全覆盖。大力开展版权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强化版权意识,激发登记动力,促进园区(企业)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到2020年,培育建设作品登记二级办理点18个以上,版权年登记量超过8000件,新增省级版权示范企业2家以上。
(二)支撑产业发展,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水平
1.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水平。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工程”,推进培强培优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企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鼓励支持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通过建设知识产权数据库、开展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分析等,有效运用知识产权文献信息,构筑知识产权战略竞争优势。积极鼓励企业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转化为国家和国际标准。
2.强化产业知识产权支撑能力。探索实施专利导航工程,以国家高新区、经开区为重点,支持各县区创建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开展专利集群管理,推动专利集成运用,促进专利信息分析与产业运行深度融合、专利创造与产业创新高度匹配。从我市主导产业中选择一批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制定我市高端品牌培育目录,建立多方协作平台,集中资源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有针对性培育发展一批高端品牌,推动产业高端发展。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地理标志商标+农户+农产品”紧密结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培育农产品品牌基地,促进商标富农。
3.构建知识产权交易质押机制。提升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促进知识产权合理流动,实现市场价值。深化和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扩大专利、商标等质押信贷规模。
(三)推进执法维权,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1.着力构建“大保护”格局。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建设,推进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有机衔接、优势互补,逐步健全知识产权重点难点案件会商通报制度、案件移送制度。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建设,健全12330、12315等维权援助热线办理流程和工作制度,推进县区逐步完善维权援助工作网络,畅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渠道。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机制建设,组织有关知识产权专家,组建连云港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拓展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化解的新途径。
2.加快实施“提能力”工程。根据执法工作实际需要,及时完善执法基础设施。加强知识产权审理庭建设,推进案件庭审全过程、全方位、全媒体记录;加强执法记录仪等必要的执法设备配置,推进文明执法、阳光执法。加强行政执法业务培训,推进执法学习和交流,逐步提升执法能力和执法效率。建立健全执法考评激励机制,不断提升执法整体水平。
3.深入开展“严保护”行动。以“双打”工作为主线,以专业市场、商贸街区、电商平台以及各类大型展会为重点,整合全市执法力量,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检查规模与频次,严格处理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始终保持对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围绕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建立我市高端知名品牌目录,并实施品牌保护快速反应机制,着力查办一批大案要案,保障我市高端品牌健康高质发展。
4.逐步建立“讲信用”体系。建立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档案,将恶意侵权、反复侵权等知识产权失信行为纳入社会征信体系,建立知识产权侵权违法“黑名单”,定期向社会曝光。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推行知识产权信用承诺,培育一批知识产权“正版正货”示范街区和承诺企业。
(四)健全服务体系,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
1.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机构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整合知识产权资源,系统谋划知识产权机构改革方案,促进协调统一管理。强化高端谋划部署,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构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协同创建的工作机制。推进各县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改革与建设,优化工作职能,配强管理队伍,充分保障全市知识产权战略的高质推进。积极开展国家、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县区(园区、企业)创建,促进资源要素集聚,推进工作提档升级。
2.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政策支撑体系,积极引进国内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来连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发展本土服务机构。引导服务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开拓服务新领域,逐步开展贯标辅导、高企培育、战略运营、诉讼维权等特色服务。探索实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和绩效评价制度,推进服务机构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打造服务品牌。
3.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推进江苏省专利信息服务中心连云港分中心建设,免费开放中外专利全文数据库、主导产业专题数据库、产业预警分析报告等基础信息。制订完善企业专利信息利用指南,指导企业结合自身需求建设个性化数据库和使用商业化数据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组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托管等便捷服务。
(五)加强人才培养,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1.建设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载体。支持鼓励淮海工学院等高等院校成立知识产权学院,设立知识产权专业学科,确立人才培养特色。引导我市教育培训机构在场所设施、管理制度、工作机制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积极争创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依托江苏省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建设我市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子站。将知识产权纳入中小学校素质教育内容,争创江苏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
2.培养引进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建设工程,制定完善我市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分类培训计划,对党政领导干部、企业总裁、知识产权总监、知识产权负责人进行分类培训。推进知识产权学历教育,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通过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人才租赁等柔性方式引进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
3.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着力扩大宣传覆盖面,把知识产权作为文明城市创建、普法教育、科普宣传、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5·10”中国品牌日、中国专利周、科普宣传周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知识产权主题宣传,不断提升社会各界知识产权意识。通过报纸专版、电视专栏、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加强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绩效、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的宣传,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理念,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文化氛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建立定期学习研究知识产权工作的制度。进一步发挥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作用,强化知识产权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构建长效推进机制。成立由市领导挂帅的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各县区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政策措施,共同推进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加大投入力度。制定完善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和举措,加大知识产权工作的财政经费投入。市财政安排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并逐年增长,各县区(园区)也应设立相应的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按照高质发展总体要求,促进专项资金主要投向高质量专利培育、优势示范企业奖补、知识产权执法维权、区域试点示范推进、优质服务机构奖励等方面。
(三)强化政策导向。市县政府将知识产权有关指标纳入年度绩效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督查通报与考核推进。有关部门在制定产业发展、政府采购、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政策时,要充分体现知识产权的导向作用。在各类项目立项与验收、科技成果评价、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以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产学研示范基地认定等工作中,将专利拥有和运用情况作为重要的评审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