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税务局创新推出税收风险监管“晴雨表”
来源 :连云港市信用办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2-04-15
一张表,能对一个企业从设立、经营到注销“全生命周期”实时进行税务监管。蓝色代表晴天,绿色代表阴天,红色代表雨天。当“晴雨表”显示结果为阴天或者雨天的时候,税务部门及时通过提醒、防控、阻断等有效措施,有效减少涉税风险,规范税收征管。
这是国家税务总局连云港市税务局依托大数据管理平台,创新推出的税收日常风险监管“晴雨表”里的表单之一。2021年底推行至今,连云港市税务局已形成了涵盖重点税源企业、组织收入、发票领用、注销清算、成品油消费税等7大类114个可量化评价的《业务管理监控晴雨表》。“晴雨表”监管运行以来,成效满满,营商环境评价不高、监管质效不佳、跟踪问效不力等问题得到了根本上的解决。
谈及建立“晴雨表”的初衷,连云港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鹏介绍,为持续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推进精准监管的有效落地,今年以来,连云港市税务局聚焦税收执法和纳税服务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和异常情况,依托税收大数据管理平台,探索构建监管事项全覆盖、风险隐患实时查、风险信息可共享、监管结果可评价的智慧化税务监管格局。“我们希望能用大数据绘出全市税收的‘晴雨表’,构建‘预警+分析+监督+追责’的全流程监管。”李鹏表示。
作为税收风险监管链条的基础,如何确保“晴雨表”数据精准,准确反映涉税风险情况?连云港市税务局第四税务分局局长杨云认为,确保“晴雨表”数据精准的第一步就是要深度挖掘内外部数据。连云港市税务局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在全省率先下发《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工作的通知》。通过安装接口、物理拷贝、内网传输等方式,与55家市级部门和单位常态化开展数据共享交换,制定重点税源、重点行业及重大风险领域交易信息数据采集规划和第三方涉税数据交换标准指引,不断提高第三方数据质量和应用率。“有了大数据这座富矿,我们再结合现金税费征缴、内外部督察审计发现的问题,设置监管指标模型,并最终形成风险分析产品,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分析智能化、报表可视化。”杨云介绍。
“这个企业开办情况晴雨表,建议以全省平均值为晴雨分界线……”一个普通的春日,在连云港市税务局一楼智慧中心,《税收业务管理监控晴雨表》过堂会正在召开。电子大屏上,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演示监控晴雨表的制作、运行情况,市局全体党委委员逐个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建议。114个监控指标,每一个都需要反复论证、仔细推敲。经过整整两天的深入推演,涵盖税收执法、纳税服务两大主题区域,下分税费种管理、风险管理等7个业务区域,114个监控指标的晴雨表监控体系逐步成形、完善。“现在我们的‘晴雨表’,既能定位显性风险,又能预警隐性风险,根除日常税务监管‘死角’和‘盲区’。”杨云表示。
精准监管的“数据画像”已形成,如何确保应用成效?连云港市税务局强化团队协同作战,以各税费种、专项业务主管部门为基础,组建市级“1+N”税务监管专业团队,负责“晴雨表”指向的疑点数据的分析甄别和加工过滤,验证初步“画像”的精准性,确定风险具体事项。在具体应对过程中,严格区分风险任务等级,大型企业、出口退税、涉房税费等重大风险和复杂事项由市级重大复杂执法任务专业团队承接,切实提高应对质量,并有效减轻基层负担。县区局结合晴雨表预警结果、辖区内税源特点,进行跟踪监测,适时开展深度分析、提示提醒、约谈检查等后续应对工作。
税收风险监管“晴雨表”推行以来,连云港市各基层税务部门通过及时提醒、防控、阻断等有效措施,有效解决了一系列“老大难”问题,涉税风险大幅降低,税收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如办税服务厅现场服务质效晴雨表,能结合办税服务厅现场平均等候时间、等候超时率、平均办理时间和工作占空比四个要素,准确计算各办税厅与全省平均值的偏离情况,动态调整办税高峰服务资源配置,办税速度提升35%;纳税人首票满足度晴雨表,通过按月挖掘全市新办纳税人办理发票票种核定数据,以核定10份以下发票的企业占首次核定发票企业总量的50%为基准,进行晴雨预警,有效防止纳税人为用票增票“多头跑、多次跑”……
为巩固监管成果,形成长期效应,针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连云港市税务局及时建立健全涉及注销、出口退(免)税、发票代开、税费征缴等33项管理制度,并每半年开展一次制度执行评估检查工作,及时纠偏完善,确保制度执行到位。“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先行先试、突出特色,继续优化和完善晴雨表相关指标,建立指标动态调整机制,实现晴雨表常态化运行,把健全税务监管体系、提高税务监管能力落实到位,打造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连云港‘试验田’。”连云港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