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万里行】减负“增信”再创新 让企业轻装快跑
来源 :市信用办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4-11-18
2024年10月,连云港某新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咨询信用修复事项。据了解,该公司在2024年4月因使用未采取密闭、围挡、遮盖、清扫、洒水等措施控制、减少粉尘和气态污染物排放受到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处罚,因该企业在与合作方交易过程中需要提供相关信用信息查询报告,而这条行政处罚影响其竞标资格审查,如果无法成功参与竞标,既对该公司全体员工凝聚力、士气有所打击,也对其业务拓展带来极大负面影响,想到发展改革部门在一次涉企宣传中普及过信用修复政策,该负责人便按照宣传指南上的申请流程,通过“信用中国”在线申请信用修复事项。
“真是没想到,信用修复竟然这么快!企业经营活动又能照常进行了!”企业成功通过招投标资格审查,获得参与资格。原来,连云港市发改委为其开通了信用修复快速办理绿色通道,将受理审核时间从国家规定的5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
一方面,既要引导企业“知信懂信”,督促企业“立信守信”,另一方面,还要引导企业“复信重信”。现实生活中,很多经营主体的失信行为往往是非主观、非恶意产生的,且他们对于纠正失信行为、降低失信带来的不良影响、改善自身声誉和形象存在着强烈意愿。信用修复为失信主体提供了自我纠错、改过自新的机会,能够向市场和社会释放包容性和正能量,有效激发经营主体守信意愿。
上述企业的负责人在谈到信用修复时也表示,一方面,信用修复弱化了失信主体“永无翻身之日”的恐慌感和消极心态,另一方面,通过修复过程中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的付出让失信主体更加珍惜修复的机会,从而强化主体的诚信意识。信用修复机制的建立能够引导失信主体自觉纠正失信行为,消除失信影响,通过获得谅解重建信任关系,实现信用资本价值的自我弥补与提升,重塑自身诚信形象,帮助其在未来社会资源配置和自身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今年以来,连云港市聚焦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的新方向,着力破解市场主体信用信息获取渠道有限、信用应用场景碎片化等共性难题。目前,连云港市信用修复通过率高达80%,企业行政处罚占比更是全省最低。过去,信用修复业务办理缺乏统一的网上渠道,企业需要线下跑到处罚部门提交申请材料,一旦材料不齐全或信息填写有误,就得多次往返,甚至还要跑多个部门。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连云港市发展改革委编印发放了新版《信用修复操作指引》和《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业务流程和办理规范》,为企业信用修复提供简洁明了的“路线图”。同时,市县两级共开设了9个政务服务信用修复专窗,创新实现了修复业务的“两网通办”,开通信用修复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一线应答”服务,实现了信用修复的“不见面”和“零跑腿”。从被动受理到主动上门,连云港市组成了信用修复志愿者团队,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让企业享受到信用修复“一次不跑”的便捷。
“我们联合信用修复志愿者,为龙途物流、启顺海运等5家满足修复条件的高频失信企业提供了信用修复服务,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实现企业信用修复。”连云港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与此同时,连云港市还积极推进企业信用修复工作机制的转变,从被动受理到提前告知,从分散提交到集中办理,从“多部门跑路”到“两网通办”,为企业发展增信赋能。“以前,企业需要在多个部门之间奔波,提交各种繁琐的材料,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在,通过我们的线上平台,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信用修复申请。”信用修复平台的工作人员介绍。2024年以来,连云港市已在“信用中国”网站上完成了1739条线上信用修复记录,全市企业行政处罚占比及严重失信主体占比均位列全省最优水平。信用修复改革以来,不仅提升了政府服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