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万里行】融入跨部门信用管理 创新大数据智能应用大力推行“信用+风险”新型税务监管
来源 :市税务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2-10-25
连云港市局依托税收大数据管理平台,以“信用+风险”监管为基础,秉承全面覆盖、数据驱动、继承发展三项理念,从融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入手,创新“信用管理晴雨表”智慧化税务监管模式,进一步健全以信用评价、监控预警、风险应对为核心的新型税务监管机制,推动税务监管理念和方式手段等全方位变革。
一、搭建信用“公有链”,深挖信用监管潜能
将纳税信用深度融入到社会信用体系中,作为考量纳税人信用状况的重要评价标准,充分发挥纳税信用在社会信用监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一是落实信用联合奖惩措施。为全市参与资格评审的1000余家企业出具信用评审意见,结合纳税信用指标对其中7户企业提出否定建议反馈,健全“守信激励,失信受限”的信用监管机制。围绕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向市信用办传递13万条纳税信用数据,通过政府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现数据深度共享,并在平台上公示A级纳税人名单,积极褒扬诚信行为。二是做实失信主体专项整治。基于税收征管系统涉税信息大数据,通过案头分析、电话联系、实地走访等形式,从企业经营状态、联系人、办公地址等基础关键数据入手,摸排重大税务案件当事人清单信息553条。结合摸排情况对失信名单按照退出、帮扶和约束三类予以分类处置,实时有序组织符合撤出条件的3户企业退出名单,降低严重失信主体数量和占注册企业数量比重,助力全市社会信用总体水平提升。三是规范纳税信用等级调整。在全省率先出台《纳税信用补评、复评与修复工作指引》,进一步规范信用评价结果调整的工作流程。通过执行统一的级别调整流程模板,实行三级审核机制,对疑点信息及时排查原因并按同一评价规则和标准规定予以处理,不断提升纳税信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帮助全市75户企业提升了信用分数或等级,引导纳税人诚信自律的同时保证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尽快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
二、创新信用“晴雨表”,赋能智慧监管模式
紧扣精准监管要求,以大数据为驱动,以“信用+风险”监管为基础,推出“信用管理晴雨表”智能税务监管模式。一是深挖内外部信用数据资源。积极参与省局纳税缴费信用评价试点集中办公,推进社保费和非税收入纳入信用评价,推动纳税信用评价数据的广度不断拓展。通过安装接口、物理拷贝、内网传输等方式,与55家市级部门和单位常态化开展数据交换,推进信用数据纵深化,强化企业风险分级分类的数据支撑。制定重点税源、重点行业及重大风险领域交易信息数据采集规划和第三方涉税数据交换标准指引,扩展信用数据宽度,不断提高第三方数据质量和应用率。二是构建多维度监控指标模型。以纳税信用评级和调整情况为坐标图谱,从企业基本情况、纳税缴费情况、舆情投诉情况、经济发展情况4个维度入手,设计信用监管指标模型,建立纳税人信用风险分类分级评估体系。重点依托纳税信用等级调整情况,结合内外部信用信息,对企业情况开展专项性、连续性的风险趋势分析,形成可量化评价的“信用管理晴雨表”,定位显性风险,预警隐形风险。三是打造可视化共享分析产品。通过BIEE智能分析建立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分析产品,对纳税信用等级变更异常情况进行动态扫描,以“信用管理晴雨表”的形式展现,对企业个性化信用风险初步立体“画像”,实现采集自动化、分析智能化、报表可视化。在全系统范围内共享风险分析产品,各部门参考“信用晴雨表”提示的风险环节、风险对象和风险特征,及时调整监管重点。
三、盯紧信用“风险点”,提升精准监管质效
依托“信用管理晴雨表”,着力构建风险隐患实时查、风险信息可共享、监管结果可评价的智慧化“信用+风险”监管格局,持续优化税费服务监管方式。一是精确甄别信用风险。以各税费种、专项业务主管部门为基础,组建市级“1+N”税务监管专业团队,负责“信用管理晴雨表”指向的疑点数据加工过滤。通过开展数据清洗、筛选甄别和深度分析,验证初步“画像”的精准性,准确锁定风险“症状”,确定风险具体事项的“电子病历”,提出采取提醒、防控、阻断等“诊断”措施,进一步提升监管的有效性。二是高效整合风险事项。按信用风险分类分级归集风险疑点,形成风险对象清册、风险事项清单、风险核查指引、任务操作模板,做到风险应对一个标准、工作一个流程、执法一把尺子。严格区分风险任务等级,做到无风险不打扰,对中高风险纳税人实施精确执法,对于存在不同等级风险点的纳税人,以最高风险等级确定的承接单位统一扎口管理,减少对纳税人的重复检查。三是精准应对风险任务。组建市县两级深度分析提示提醒团队,结合监管团队“信用管理晴雨表”分析结果、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采集的电子账册、获取的第三方数据等信息,运用倒查思维进行全链条风险排查,补充完善风险信息,并做好提示提醒函的双向推送、自查辅导、回函验证等工作。